在嘉庆朝时期赢正通,有这样一位臣子:
他的祖父早在乾隆朝初年便因罪而被革职,最终死在了工地上;
他的父亲,更是因为贪墨而被乾隆直接下旨诛杀;
他的长兄,与父亲相比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不仅被乾隆下旨诛杀,甚至连尸身都未保住。
而他,不仅在乾隆朝后期开始入仕,而且在嘉庆朝位至封疆大吏;不仅自己娶了勋贵家族出身的贵女为妻,与乾隆皇帝成了连襟;他的儿子也娶了勋贵家族贵女,他的三个女婿更是个个不简单。
他究竟是谁呢?
他就是高杞!
这篇文章,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高杞在乾隆、嘉庆两朝时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
祖、父、兄皆遭难未善终,而他却仍旧显赫呢?
展开剩余91%出身乾隆朝十分显赫的外戚家族——高氏家族提到乾隆朝时期显赫的外戚家族,我们首先想到的便是孝贤皇后的母族——沙济富察氏一族,沙济富察氏一族本就是满清勋旧家族,到了乾隆朝因为孝贤皇后、孝贤皇后的弟弟侄儿的缘故,而成为乾隆朝第一外戚家族,毋庸置疑。
除了显赫的沙济富察氏一族外,其实还有几大外戚家族也不容小觑:
因淑嘉皇贵妃而崛起的金佳氏一族,尤其是淑嘉皇贵妃的弟弟金简,为乾隆朝中后期宠臣;
顺贵人与诚嫔的母族——弘毅公家族
鄂贵人的母族——西林觉罗氏一族
因慧贤皇贵妃以及慧贤皇贵妃的父亲高斌而崛起的家族——高氏家族
而我们这篇文章的主人公高杞,便是出身高氏家族。
高氏家族的崛起,还要从雍正朝开始说起:
其实高氏家族,原本是属于满洲镶黄旗包衣;
高杞的祖父高斌,原本也不过在内务府当差,担任六品主事而已。
若是高斌跟父祖一样一直默默无闻的话,家族并不会有抬旗的机会。
到了雍正帝继位后,高斌这匹千里马遇到了伯乐,雍正四年时便被任命为苏州织造,成为雍正帝的心腹大臣之一。
而正是因为这个缘故,高斌的女儿得以在内务府选秀中被选中,来到了皇四子弘历的身边侍奉;虽然仅为使女,但是了解历史的都知道,弘历在雍正元年便已经被秘定为皇储;来日弘历即位称帝,高氏便是妃嫔。
而高斌的这个女儿,便是我们熟知的慧贤皇贵妃高佳氏。
只是因为高氏出身包衣,父亲高斌虽已经得到了雍正的重用,但毕竟还不是封疆大吏、朝廷重臣,高氏只能“委屈”为使女。
到了雍正朝后期,雍正十一年时,高斌已经正式担任江南河道总督一职。
父亲成为封疆大吏,高氏若再为使女自然便真的委屈了。
这年,乾隆皇帝直接下旨,将高氏直接超拔为侧福晋。
便是从此时开始,高氏家族正式开始崛起。
乾隆皇帝继位后,得宠的高氏虽然并没有怀孕生子,但照样被直接册封为贵妃,位居众妃之首;值得一提的是,乾隆对高氏一族的厚恩不仅限于此,乾隆下旨将高氏一族直接抬出了包衣,抬入了满洲上三旗子之一的——镶黄旗。
自此,高氏一族便正式成为满洲上三旗的显赫家族。
正因为如此,高氏一族入朝为官者、在朝位至重臣者不在少数;高氏一族虽然不及孝贤皇后的母族——沙济富察氏一族显赫,但也成为乾隆朝不可忽视的外戚家族。
只可惜,慧贤皇贵妃一直无所出,而且红颜薄命,在乾隆十年时便去世了。
慧贤皇贵妃不仅得以附葬帝陵,而且让乾隆对其念念不忘。
慧贤皇贵妃早逝后,乾隆厚待了高氏一族,更厚待了慧贤皇贵妃的父亲高斌,也就是高杞的祖父。高斌被授予文渊阁大学士,得以正式入阁拜相。如此荣宠,若是高斌能够保住的话,高氏一族会更加显赫。
然而乾隆十八年,高斌却因事而革职,并且发往治河工地效力。
乾隆二十年,高斌去世了。
在祖父高斌被革职并且去世的同时,高杞的父亲这一辈开始崛起,而且得到乾隆皇帝的厚待。
高杞的父亲高恒,作为慧贤皇贵妃的亲弟弟,乾隆二十二年时得了一个肥差——两淮盐政;
高杞的堂伯父高晋(高斌的兄长高述明的儿子),乾隆二十年时便已经位至安徽巡抚,后兼任江宁织造一职;甚至在乾隆三十六年时被授予文华殿大学士,正式入阁拜相。
可以看得出,在高氏一族中,高斌之后,仕途最为顺遂的便是高杞的堂伯父高晋。
至于高杞的姑姑们,除了慧贤皇贵妃外:
二姑,嫁到了外戚家族——西林觉罗氏一族,嫁给了雍正三大宠臣之一鄂尔泰的儿子鄂实
三姑,嫁到了内务府世家——韩锦,而韩锦是乾隆皇帝亲自赐名的法式善的外祖父
高杞的堂伯父高晋得以平步青云、入阁拜相,而高杞的父亲高恒却因为在两淮盐政任职时贪墨,最终在乾隆三十三年时被下旨处死。即便是首席军机大臣富察傅恒求情,乾隆都未手下留情。
虽然高杞的父亲高恒被诛杀,但是乾隆看在早逝的慧贤皇贵妃的面子上仍旧厚待了高家人。
高恒的长子高朴,也就是高杞的长兄,在乾隆三十七年时便被乾隆皇帝授予督察院左副都御史。若是高朴能够安分守己的话,一辈子安享荣华富贵并不难。
然而高朴却比自己的父亲“有过之而不无不及”,在前往叶尔羌办事时,因擅自采玉、向当地平民索要金宝而获罪。此事惹得乾隆皇帝大怒,乾隆直接下旨将其诛杀;如此乾隆仍觉得不解恨,下旨不准高朴的家人为其入殓。
这一年,高杞应当年纪并不大。
虽然祖、父、兄都未善终,但乾隆并没有因此而牵连无辜的高杞。
高杞也在乾隆朝后期,开始入仕。
宦海沉浮乾隆朝后期,高杞以监生的身份入仕。
监生指的是有资格进入国子监读书的人,全称为“国子监生员”。监生分为两种,一种是因为祖上在朝为官者,而获得进入国子监的资格,称之为“荫生”;而另一种则是得到皇帝恩许而进入国子监读书的人,称之为“恩监”。
高杞完全可以靠着荫生的身份进入国子监读书,后以监生的身份入仕。
嘉庆元年时,高杞被授予了湖北按察使(正三品)一职;
嘉庆二年时,高杞便从正三品擢升为从二品,被授予福建布政使一职;
嘉庆三年时,高杞再次得到擢升,被授予湖北巡抚一职。
接连得到擢升,这即便是放眼整个大清,都不多见。虽然此时在位的皇帝是嘉庆帝,但实际上真正掌握大清实权的是乾隆皇帝,可想而知乾隆皇帝对爱妃慧贤皇贵妃的侄儿有多偏爱。
而高杞,也正因为出身高氏一族,是慧贤皇贵妃的侄儿,而得以娶了勋贵家族的贵女为妻——钮祜禄氏。
钮祜禄氏不仅出身显赫勋贵家族弘毅公家族,而且是出身弘毅公家族中最显赫的一房——第十六房,而且还是出身第十六房的嫡系大宗,是康熙岳父遏必隆第六子尹德的孙女、云贵总督爱必达的女儿。
了解清史的应该知道,爱必达的一个女儿入宫成为了乾隆后妃,而且一度成为乾隆身边十分得宠的后妃,被晋封为顺妃,还曾暂代皇后之职,代祭亲蚕礼。只可惜,后来顺妃因最得罪乾隆而被连降两级,降为了顺贵人,最终也以顺贵人的位份葬入了裕陵妃园寝。
不管顺贵人如何得宠、降低位份,总归是乾隆后妃;
也就是说高杞,跟乾隆皇帝还是连襟。
只是高杞的岳父、曾经位极人臣的总督爱必达,因事而被革职,发往伊犁效力。
在嘉庆朝前期的时候,高杞的仕途还是比较顺遂的,后先后任户部左侍郎、兵部左侍郎、湖南巡抚、叶尔羌办事大臣、浙江巡抚、热河都统、乌鲁木齐都统等职。虽然只是平调,但总归没有跟父祖一样被革职。
但高杞在乌鲁木齐都统任上时,因为处理铁厂的事务不妥当而被嘉庆帝议罪。
嘉庆二十二年,在署理陕甘总督一职时,因为失职而被直接革职。
之后,高杞再没有复起。
高杞的一生,历经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可谓是宦海沉浮,起起落落,虽然没有像自己的父祖一样遭难,但确实也称不上得意。道光二年时退休养老,道光六年时病逝;能够善始善终也算是一个很不错的结局了。
高杞的仕途虽不算得意,但他毕竟是慧贤皇贵妃的亲侄儿、出身显赫的外戚家族高氏一族,自然子女联姻的对象也不会差。
三个女婿皆不简单高杞的儿子高焯,跟自己的父亲一样娶了钮祜禄氏家族的女子为妻,只是在史料中仅将高焯的妻子记载为弘毅公家族出身的钮祜禄氏后人,并未详细记载其出身。
高杞的三个女婿,确实个个不简单:
一个女儿成了皇后的儿媳,高杞的这个女儿高氏在参加八旗选秀时被选中,指婚给了嘉庆帝的继后孝和睿皇后所生的长子绵恺为侧福晋。高氏虽然出身世家,是慧贤皇贵妃的侄孙女,但毕竟不如弘毅公家族显赫,所以出身弘毅公家族的贵女、总督爱必达(高杞岳父)的孙女、尚书福庆的女儿嫁给绵恺为嫡福晋,而高氏则是为侧福晋。
高氏并未为绵恺生下一儿半女,不过能作为亲王王妃已经很不简单了。
如此说来,高杞跟嘉庆帝还是亲家的关系。
一个女儿嫁给了大学士英和的儿子奎耀,奎耀的家族——索绰罗氏家族还是很值得一提的。索绰罗氏家族虽然属于满洲正白旗包衣,但却是大清数得着的书香门第、科举世家,自乾隆朝崛起。
奎耀的嫡姐,是乾隆的瑞贵人
奎耀的堂姐,是五阿哥永琪的侧福晋
奎耀的父亲英和,则是入阁拜相,娶了漕运总督的女儿萨克达氏为妻。
而奎耀则是嘉庆朝的进士,位至湖北布政使。
只可惜高杞的这个女儿,在道光八年便去世了;高杞的女儿去世后,奎耀又娶了武勋王扬古利的五世孙女舒穆禄氏为继妻。
一个女儿嫁到了铁帽子王府,嫁给了和硕睿亲王淳颖的孙儿荣寿为继妻。
荣寿被授予辅国将军的爵位赢正通,位至头等侍卫。
发布于:山东省升富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