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当神作捧掌互通,有人看完想退票。这届观众到底在看什么?
在正式开骂之前,先来个总结:
《你行!你上!》适合姜文的死忠粉,或是那群特别爱在电影里挖隐喻彩蛋的自嗨型观众。,普通人?建议绕行。
是的,作为一名电影博主,我看完的第一反应就是——姜文终于拍出了一部连姜文滤镜都救不回来的电影。
片名取得霸气,设定够姜文,可惜掌互通——这片的根,烂在了非常基本的讲故事能力上。
前半段还行,节奏尚可,有点《一步之遥》的神神叨叨感,时不时令人以为马上就有反转。结果到了后半场,不光剧情发散、结构混乱,还突然开始了长达40分钟的意识流轰炸。
你以为是伏笔掌互通,结果是废笔。你以为是铺垫,结果是注水。
很多人看到这里忍了、信了、等等等,直到非常后一幕才找出:姜文这回,真没藏啥高招。就这么——完了。
展开剩余68%说句实话,整部片非常大惊喜,不是雕像、不是设定、不是那些拗口名字里的所谓政治寓意,而是王传君。
他一出场,气场直接拉满,台词节奏和姜文那套似疯似痞的世界观配得刚刚好。
他才是真正把疯中带稳的姜文风,演出了内味儿。
可惜,这种亮点太稀缺了。绝大部分时间你都在等:是不是快炸了?——但它就是不炸。
评论区有种声音特别刺耳:你不懂,是你没看懂背后的隐喻。
不好意思,电影不是《货币战争》那种解谜书,不是你藏得越深就越高明。
真正的隐喻,是锦上添花;不是遮羞布。
我们爱《让子弹飞》,是因为它本身就是个精彩的故事,顺便还藏着点深意,才令人反复回味。
可《你行!你上!》的问题是:根本没故事,然后让你自己去脑补背后的那个故事。
这是什么鬼逻辑?这不是艺术,是自嗨。
如果一部电影唯一让你高潮的点,是别人没看懂但你看懂了的优越感,那你爱的,不是电影,是炫耀。
你不是在捧姜文,你是在捧自己。
你不是在感受作品,你是在站在自认为懂行的塔尖,对其他观众俯视微笑:呵呵,浅了。
这和电影无关,是情绪的投射,是文化优越感的自我满足。
好电影应当是观众看懂了很震撼,不是观众看不懂还被人骂傻。
别再高估那些过度解读出来的隐喻,也别再神话姜文光环。
电影非常基本的标准,永远只有一个:讲个好故事。
就像脱口秀掌互通,不管你价值观多正、立意多深,没有段子不好笑,那你就不是喜剧。你是开会。
发布于:山东省升富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